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青年失业率为21.3%,连续第三个月创出新高。
当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时,“全职儿童”诞生了。 是一种新的职业做全职儿女的年轻人,还是“吃旧”的新名词? 这种热议的背后,折射出当前年轻人就业困难的现实。
青年失业率为何居高不下,就业压力会持续多久,如何看待“全职童子”现象做全职儿女的年轻人,如何提高青年就业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国务院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首批专家、南京大学就业质量研究中心主任方长春在“知识”栏目回答了问题。
谈青年失业率高企:就业压力或将持续一段时间
问:为什么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 是短期的压力还是长期的挑战?
方长春:目前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性问题。 总量问题是指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导致就业需求减弱,另一方面新增劳动力供给特别是大学毕业生供给持续增加(人数今年高校毕业生已增加(1158万人),供需因素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青年就业压力。 结构性问题是指劳动力供需不匹配导致的就业问题。 一方面,一些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一些雇主找不到合适的劳动力。 结构性问题近年来一直存在,但就当前青年就业形势而言,总量问题更为突出。
经济运行状况是决定就业形势的基础。 因此,促进就业,提振经济是关键,特别是提振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吸纳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了许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希望这些措施有助于提振经济、扩大就业。
青年就业仍然面临压力,而且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青年就业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要求把稳就业上升到战略高度综合考虑。
谈“全职子女”现象:并非所有人都有条件选择暂停就业
问:您如何看待“全职子女”现象?
方长春:有网友开玩笑说:家里每个月需要给保姆、阿姨支付5000到6000元的费用。 如果我找不到工作,我还不如回家为家人服务。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人给1000元,每个月得到4000元,包括吃住。 似乎比在外面打工要好; 而且父母不用请保姆、阿姨,也可以省点钱。 这或许就是“全职孩子”的写照。
但在我看来,无论是“全职子女”还是“平躺”,总的来说,都是人们面对就业压力时的一种叹息,一种自嘲。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做“全职孩子”,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躺着”。 确实,现在有一些年轻人选择“慢就业”或者暂停就业,选择间隔一年,然后选择参加公考、考试或者考研。 对于一些中产家庭的孩子来说,这样做是可以的,放轻松。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选择暂停就业。 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年轻人如何“躺”? 如何“吃老”? 还有一些来自农村的年轻人,甚至可能因为上大学而给家庭带来债务负担。 对于他们来说,找不到工作的后果可想而知。 这些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应该得到更多关注。
目前,各地地方政府和高校也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并着力解决。 比如,暑假开始以来,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对离校失业毕业生进行重点帮扶,甚至点对点帮扶。
浅谈提高就业质量:建立健全高校人才培养反馈机制
问:有一个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那就是原本会计、经济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去送外卖、送快递。 这种情况是否是就业质量低、劳动力价值低的体现?
方长春: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时候,“两轮”、“三轮”、“四轮”,也就是所谓的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的就业形式,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而且确实解决了部分人的谋生问题。 但也应该看到,年轻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长期从事技能要求不高甚至无技能的工作。 他们可能会面临“去技能化”的风险,而“去技能化”不仅意味着他们未来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下降,甚至会让他们面临被劳动力市场抛弃的风险。未来。
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涌入外卖、快递等行业,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有关。 当然,这也与大学的专业设置和知识体系有关。 换句话说,与大学人才培养不当有关。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总量不断扩大,但结构不够优化。 近年来,扩招带来了高校毕业生大规模增长,但人才结构并未优化,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青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我认为,学校应该根据毕业进入社会后的表现,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知识体系、学历等。 也就是说,高校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 目前,虽然一些地方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回访调查,但尚未形成完善有效的高校人才反馈机制。
当然,从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的角度来看,不仅是大学有责任,劳动者个人及其用人单位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企业培训或在职培训对于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的作用不可忽视。 对于毕业生个人而言,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指望够用一辈子,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