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热点 正文内容

史上最热夏天的温度有多高?

阿立指南 实时热点 2023-08-12 11:08:13 242 0

盛夏的太阳像火一样燃烧。 三伏天以来,上海进入“汽船”模式。 夏天的蝉鸣和鸟鸣,似乎在诉说着炎热的天气。 “夏景方正,时值六月,火光灿烂,暑气凶猛。” 古人对盛夏的感受写进了诗篇。

古代没有空调、电风扇。 炎热的夏天,古人是如何纳凉的呢? 与现代相比,他们有哪些独特的避暑方式?

古人优雅地表达“热”

在气象学上,气温超过35℃即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超过35℃,则可称为“高温热浪”天气。 那么,有记录以来最热夏季的气温有多高呢?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古气候研究室专家研究折算,1743年7月20日至25日下午气温值均高于40℃。 其中,7月25日气温最高,达到惊人的44.4℃。 公元1743年,即乾隆八年,也被称为历史上最热的夏天。 1942年和1999年夏季,华北地区出现两次极端高温记录,分别为42.6℃和42.2℃,但均比乾隆八年最热天气低2℃左右。

古人夏天如何制冰_古人夏天制冰的方法_古人夏天是如何制冰的

上海古猗园荷花睡莲展 新华社

古代的天气有多热? 文人墨客对炎热的感受和纳凉之道,大多记录在诗中。 韩愈曾写过一首诗《郑群献床垫》。 句中“五月以来,困于暑湿,如坐深蒸笼中蒸”。 他将热量比作木炭窑和蒸笼。 唐代王祜在《苦热行记》中将高温环境比作大洪水炉:“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火焰烧红天”。 ” 日午不息,万国如洪炉之中。”

面对酷暑,宋代的戴姑姑感慨万千,一口气写下了《大暑五诗》。 其中“天下大窑,六月阳炭煮”,将高温环境比喻为烧制陶瓷砖的窑炉。 唐代范登在《六月》中写道:“六月之夏,身热多汗”; 宋戴谷国有感“田间之水沸腾如汤,背上汗如飞溅”。 古人用“雨”、“溅”、“浆”、“流”来形容炎热天气下人们出汗的状态,形象生动。

古人夏天如何制冰_古人夏天是如何制冰的_古人夏天制冰的方法

夏日荷花绽放 新华社

白居易的《消暑》写了“心静自然凉”的经历。 “何必坐在院子里纳凉呢。眼前无物长,窗下有凉风,散热来自内心的平静,清凉变成了空虚。” “这个时候,你很难保护自己,也很难和别人一样。” 全诗写“纳凉”,从自家的庭院凉亭到附近的水榭都成了纳凉的景点。 唐代诗人韦庄在《夏夜》中云:“移水边书床,开襟纳凉夜。星满愁白日暑,露水重,感受荷花香,青蛙吹叫古人夏天如何制冰,蜘蛛消又轻,唱秋兴赋,童景俯视西墙。 炎热的夏夜,我脱掉衣服纳凉,却感受到了满天的星星闪烁,荷花的芬芳,蛙鸣的声音。 在古人看来,这样的景象及其意义自然是凉爽的。

暑期趣味活动

“亲水”是现代人避暑的选择之一,古人也不例外。 古人夏季有许多有趣的消暑活动。

在古代,南方人最喜水。 例如明清时期的苏州人就喜欢在水上纳凉。 清代谷鲁《清嘉录》谈“乘凉”:“乘凉,谓之乘凉。或公园内的徐门万年桥洞,或虎符跨洋边,或三吉林”宫室梵字水窗冰亭,随意流连……”据南宋吴自牧《孟良录》卷四“六月”记载,临安(今杭州)人)有六月初六到西湖纳凉的习俗:在堤边纳凉避暑。

古人夏天制冰的方法_古人夏天是如何制冰的_古人夏天如何制冰

古人夏天制冰的方法_古人夏天是如何制冰的_古人夏天如何制冰

近日,杭州市民和游客来到九溪风景区戏水、避暑,在树荫下寻求自然清凉。 新华社

唐代的刘禹锡喜欢到靠近水的地方纳凉。 他写道:“万竹翡翠多如莲红,水阁清凉空。琥珀杯红酒漏,晶帘更通气。” 宋朝秦观曰:“不必恨芳妃休息,夏树荫蔽宜人。” 可见,对于古人来说,有水的地方就有清风,有树的地方就有树荫,都是乘凉的好地方。

“大夏赏荷”也是古人三伏天的习惯。 宋代诗人苏东坡在《夜浮西湖》中描写:“野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明代,苏州是大暑时节最盛行的赏荷地点,甚至超过了杭州。 苏州人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视为荷花的生日,也是乘船赏荷最壮观的日子。

古人夏天如何制冰_古人夏天是如何制冰的_古人夏天制冰的方法

河北唐山遵化七彩水世界,人们纳凉夏日。新华社

古人热爱自然,夏天特别乐于在自然山水中嬉戏。 明代李时珍说,钓鱼能解“心脾燥热”。 古人云:“一站湖畔消除病邪,养心性胜于药”。 钓鱼对于修身养性的作用不可小觑。 除了钓鱼之外,还有很多人们喜爱的夏季趣味活动,比如养金鱼、捉海龟、捉青蛙、夏季打猎等。

古人夏天是如何制冰的_古人夏天如何制冰_古人夏天制冰的方法

古人的另一个高雅爱好就是读书消暑。 “万卷书,数百篇文学。坐在苔藓上,度过一个漫长的夏天。” “南窗梦碎,床头书空”。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常常用读书来平心静气、平心静气。 消暑解暑。

古代的“冰箱”是什么样的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一种用于盛放冰块降温的大型容器——冰鉴,以及用于储存冰块的冰窖。 这些电器具有与现代冰箱相同的冷却效果。

古人夏天如何制冰_古人夏天是如何制冰的_古人夏天制冰的方法

古老的冰镜。

古代没有制冰手段,所用的冰都是取自大自然。 古人在冬天收集了大量的冰块,并将其储存在冰窖中。 冰窖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 古人常用新鲜的稻草、芦席做铺垫,上面放上冰块,盖上米糠、树叶等保温材料,然后封住窖口古人夏天如何制冰,来年享用纳凉。 由于这种储存,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储存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储存的冰量增加到使用所需冰量的三倍。 河南新郑、河北易县、陕西咸阳等地均发现了战国冰井。

《诗经》用生动朴素的笔触描述了古人凿冰块藏在冰窖里的劳动情景:“二日凿冰冲,三日则冰”。存于灵隐。” 有学者认为,这里的“灵隐”就是冰窖。 由于收集和储存冰块的成本太高,在古代能享受这种待遇的人大多是达官贵人。

古人夏天是如何制冰的_古人夏天制冰的方法_古人夏天如何制冰

古人夏天如何制冰_古人夏天制冰的方法_古人夏天是如何制冰的

古老的冰镜。

北京故宫里也有一个“冰窖”。 如今,故宫开辟的餐饮、休息区不在少数,但“冰窖”是唯一被火的。 用作仓库的“冰窖”也是故宫中罕见的半地下建筑。 由于冰窖自然环境宜人,这里绿树成荫,吸引鸟儿筑巢,也成为故宫猫经常出没的地方。

唐代还出现了一种供人们纳凉的“凉屋”。 它临水而建,利用水循环带动风轮转动,将水中的凉气慢慢送入屋内,或用简单的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屋檐下流形成“人工水幕”。 ,使冷空气进入房间。 这样的“凉屋”既绿色又环保,但普通人也很难享受到。 然而,古代人们通常在屋檐前挂上窗帘,在院子里搭起凉棚,在屋内放置竹床和凳子,在床头放置石床或瓷枕以乘凉。 。

古人夏天如何制冰_古人夏天是如何制冰的_古人夏天制冰的方法

“酷屋”示意图。

古代的冰淇淋

古人夏天如何制冰_古人夏天制冰的方法_古人夏天是如何制冰的

炎热的夏季,冰淇淋是人们喜爱的清凉冷食。 古代就有冷冻制品,那么当时的冰淇淋是什么?

从文献来看,《周礼》和《诗经》记载了中国古人冬采冰、夏用冰的传统。 唐宋时期,冰镇制品开始大量出现在民间饮食领域。 冰淇淋的基本成分是冰块、牛奶、糖等。南宋笔记中有一种解暑饮料的记载,称为“乳糖真雪”。 虽然它的配方已不复存在,但从字面上看,它可能是冰和水混合物的冷饮。 宋代《东京梦华录》甚至描述了当时开封市井里冷饮店遍地开花的情景:“都打着绿布伞,在街边排起床凳,堆起冰雪,卖冰雪。”雪荔枝酱……”

古人夏天如何制冰_古人夏天制冰的方法_古人夏天是如何制冰的

近日,福建福州古典园林公园内,荷花竞相开放,蜜蜂飞舞,宛如一幅炎热夏季的写意花鸟画。 新华社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写道,他在中国旅行时,在元朝忽必烈汗宫里看到了一种名为“冰奶酪”的解暑食品。 这是一种由冰块、果汁、牛奶制成的冷饮,类似于冰淇淋。 在清末出版的一些小说和医学书籍中,冰淇淋也作为一种常见的感冒食品出现。 如今,冰淇淋、雪糕和冰棒已成为夏季的代表食品之一。

古人夏天如何制冰_古人夏天制冰的方法_古人夏天是如何制冰的

夏日荷花绽放 新华社

明清以来,人们最盛行三伏天吃莲子汤,以养心健脾。 在清朝宫廷,冰碗是最有名的消暑凉食,由瓜果莲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核桃、山药、枣糕等制成。诗称其为“雨后满院荷花”。 香沉梅浮瓜,冰雪寒”。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