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15:09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他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指出,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沙化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高度耦合。 长期以来,我国把防治荒漠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重点管控区实现了从“进沙人退”向“绿色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
这几天,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红旗村的党建国正忙着检查玉米的长势。 玉米长势不错,党建国觉得今年的收成有保障。
过去,大沙尘暴是红旗村村民最担心的事情。 今天,村民们之所以能够踏踏实实地耕种,是因为不远处的巴彦淖尔市国营新化林场种植了茂密的防风固沙林。 这些树成了农田的“防风防沙墙”。
林场内既有高大的杨树、柳树、榆树,也有紫穗槐、洋柴等低矮灌木。 看着眼前的生机勃勃,谁能想到,它们生长的地方,曾经是沙丘、荒滩、盐碱地。
贾克明今年78岁。 60多年前,十几岁的他从山东来到这里。 第一次看到漫天黄沙时,年轻的贾克明惊呆了。
为减少风沙危害,1960年,国家专门设立新华林场,开始植树造林工作。 贾克明成为第一代员工。
沙地、盐碱地造林难度很大。 贾克明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风沙天气带来的极端考验。
老人说,不仅一日三餐难保,风沙打在脸上,太阳晒在身上,皮肤很快就脱落了。 但最可悲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们日以继夜、辛辛苦苦种下的树苗,成活率并不高。
时间长了,有些人也从当初的满腔热情变得气馁了。 更多相信并决心将沙漠变成绿洲的人坚持了下来。
当时荒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并不少见,尤其是在西北、华北、东北西部。 为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1978年,大规模的“三北”工程启动,开始大规模造林植草,自然生态不断恢复。 有了国家的支持,员工们的干劲也更大了,逐渐大家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造林方法。
恶劣的环境下,在这里存活下来的每一棵树,都凝聚着大家的辛勤劳动。
防沙治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松懈就会重蹈覆辙。 变沙漠为绿洲,变梦想为现实,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贾玉麟是贾克明老人的儿子。 1982年,他也成为林场的职工,和父亲一起种树。
人工挑水,人工运苗,带着树苗在沙地里行走数公里。 在艰苦的环境下,仅仅工作了几天,年轻的贾玉林就想放弃了。 然而,父亲的话让他坚持了下来。
贾玉麟:“爸爸说,树都活了以后,沙子就不动了。以前满天都是黄沙,能抱住沙子也是一种很好的感觉。爸爸有坚持了这么多年,习惯了。
几十年过去了,父母的梦想一直传递给下一代。 防沙治沙既是精神斗争,也是物质斗争。 近年来,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的实施,林场也得到了更大的支持。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有新华林场副场长葛文斌:“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造林经费加大,造林面积投资850万元,其中劣质低效林改造工程投资600万元,主要用于育苗、土地整治、机械化造林。
要使荒漠化防治真正有效,科学的方法必不可少。 新疆杨是国有新华林场的“明星”。 它喜光,耐寒耐旱,是这里的“生存能手”。
但这个树种的“明星”来之不易。 以前为了培育它在这里生长,大佬们也是费了一番功夫。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临河区分局行业办主任高玉莲:“我不知道这个习惯是怎样的,但我知道这是一种砍苗的形式“当时各种林业生产技术都比较落后,初见缺水就浇,苗死了,不知如何是好。”
沙子里的树苗很珍贵。 一开始,由于技术不够,树苗成活率低,林场职工非常着急。
高玉莲:“后来发现,在较好的土地和土壤条件较差的土地,为什么浇一次水有的死了,有的没死。人们渐渐发现,是因为盐碱太重了根植沙海的绿色梦,盐碱地的小苗逐渐开始生长,小苗长出来的时候,少浇水,不缺水的情况下根系会比较发达,小苗在浇水前会有一定的抵抗力。 “
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找到了修炼的规律。 新疆杨在这里扎根,逐渐长大,慢慢成林。
高玉莲:“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技术手段,新疆杨树苗木成活率基本达到了85%~90%,与过去相比是质的飞跃。”
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经过人们的努力,成活率提高了,树种也更加丰富了。 不仅育苗更加科学,而且随着探索的深入,大家也逐渐摸索出如何提高造林效果。
乔木的高度、粗细、乔灌组合不断提高成活率。 要做到“绿进沙退”,就必须与风沙争时间。 随着科技融入造林工作,造林效率和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1963年共植树430万株。 国营新华林场5.2万亩土地中,沙地面积从1960年代的2.15万亩减少到5000亩,森林覆盖率也提高到65%。
就像新华林场几代人创造的“绿色奇迹”一样,通过“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我国的荒漠化防控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治理领域实现了从“进沙漠、退沙漠”到“进绿色、退沙漠”的历史性转变。
尽管全国荒漠化和沙地治理呈现出“全面好转、加快好转”的良好态势,但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严重、治理难度大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 因此,荒漠化防治仍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要对得起祖先和后代,就需要更多的人来扛起这个重担。
贾佩是新华林场的护林员,贾家第三代传人。 这个90后年轻人可以选择出去,但他还是留下了。
今天,在新华林场,人们不仅能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更能感受到代代相传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坚忍不拔、久远成就的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去年底发布的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四个监测期保持“双减”,并首次所有调查省份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第六期建设期根植沙海的绿色梦,是巩固扩大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时期,是推动“三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项目。 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只有把蓝图画到底,一茬接一茬,持之以恒,才能在我国北方构筑起坚固的生态安全屏障,才能创造新时代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