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热门新闻 “上班随时在线搭子在年轻人中流行,下班后立即失联。”
你认为这是指你身边努力工作的人吗?
不,这其实是“上班”的写照。
最近,一种叫做约会的新型社交方式正在当代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可以没有爱情,但不能没有伴侣!” “找一个学习伙伴,那种图书馆关门也能学会的。” 一半的受访年轻人有伴侣,绝大多数人选择伴侣型社交网络。 优点是他们有相同的目的或需求,可以互相帮助。
你有伴侣吗?
01
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可能
“口味相近胃口一般”的用餐伙伴、“同体力同住一房”的出行伙伴、“西西帮忙砍刀”的穷人伙伴、“一半一半”的奶茶伙伴第二杯的价格”……只要志同道合,什么都可以搭建。
在抖音上,#饭链子#话题的浏览量已超过60亿次。 在一些美食博主的视频评论区,网友甚至称其为“网络饭道子”。
在小红书等APP上,可以刷各种稀奇古怪的笔记。 小红书博主“洋洋子爱摸鱼”晒出一张照片,她和午睡的伙伴盖着毛毯,挤在一张约1米宽的垫子上,睡得很香。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午睡伙伴回来了,反正我今天睡得比较顺利,没有像以前那样头疼地躺着了。”
除了午睡伙伴,还有看书、约会、发呆,甚至分手的伙伴。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掀起了寻找出行伙伴的热潮。 一些居住在热门城市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他们可以提供行李托运、拍照、定制旅行路线等收费服务。 大部分合伙人都表示自己是大学生,没钱但时间充裕。 从本质上讲,旅伴和导游有相似之处,但前者具有更强的社会属性。 “挣钱不挣钱不重要,交朋友最重要。”
虽然是最近才流行起来,但是“太子”这个词却源远流长。 2007年出版的《上海方言辞典》中有提及,解释为:“一起打牌的人引申为搭档”。
目前,Dating被赋予了另一种含义:一种新型的垂直社交关系,浅于朋友,重于同事,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
有网友表示,靠谱的“伙伴”一定要相互尊重,分寸有度,乐于分享,这样大家才能玩得开心。
02
感情的尽头,是友情吗?
不是因为Social太累了。
搭档式社交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社交的一大特点:相互陪伴,互不打扰。
一段友情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搭子在年轻人中流行,情感成本非常高。 很多人不再有大把的时间去细心去了解一个人,与身边的人也只是泛泛而谈。
有了伴侣,我们不需要像朋友一样花时间和精力维持关系,不需要全情投入对方的生活。 距离感强,负担小,友情浅薄,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和自己的另一半相处非常容易。
有人评论说,约会是网络时代的快餐式友情,是碎片化的友情,是扁平版的亲密。 这种简单便捷的人际关系,既能满足社交需求,又能淡化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情感成本,因此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网友在线寻偶,图片来自小红书
钩子的尽头是什么? 可能升级为友情,也可能因为一方的离开而淡忘江湖。
年轻人在寻找伴侣时也非常谨慎。 默契的界限感是必备素质之一。 更重要的是,伙伴们注重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契合度,强调“精准陪伴”和“价值共享”,从而更好地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因此,社交平台上合作伙伴的个人介绍全面,演讲技巧精准,越来越像一个在线相亲角落。
脑洞大开——已经有年轻人通过寻找各种对象相亲相亲了! 不得不说,这种脱单方式灵活高效。 如果把相亲比作一场定输赢的比赛,那么约会就是一场友谊赛,吃饭是第一位的,喜不喜欢无所谓。 带着这种轻松的心态,很多人都收获了爱情。
03
填充中间地带
除了相亲之外,年轻人的社交花样还有很多。
比如和不同的人聊不同的话题,有的专门讨论美容护肤,有的专门讨论生活思考,有的专门讨论八卦。 毕竟,真的很难找到一个各方面都可以聊天并且愿意聊天的朋友。
再比如社交网络上的“人格分裂”:朋友圈里的社交号安静,打卡,热爱生活,心情稳定; 微博上的社交账号时而自由,时而激动,时而情绪化。
还有“社会自觉”:在人际交往中不占别人便宜,不给别人添麻烦,希望别人不要占自己便宜,给自己添麻烦。 最典型的就是有人请你吃饭的时候,你会找机会请他喝咖啡或者看电影。
这些不同的社会状态背后,有着相同的内涵,那就是年轻人更注重内心感受,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与上一代人讲究人情世故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应酬逐渐被当代年轻人视为一种压力。 最近一项针对2001年18至35岁年轻人的调查显示,64.2%的受访年轻人感到自己有心理或行为上的“社交停滞”。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年轻人厌倦了处理工作、婚姻、养育孩子等“打怪升级”的套路。 恐惧、尴尬、疲倦、忙碌、无能和浪费时间构成了他们对社交最集中的抱怨。 很多人理想中的周末不是爬山、游泳、逛街、打迪斯科,而是和心爱的大床一起度过。
另一方面,伴侣式的社交,聚在一起时互相陪伴,分开时保持独立的自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间地带。
但当“务实”的友谊大行其道时,我们还渴望真正的友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