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热点 正文内容

我国近年规模最大的珠峰科考正在进行

阿立指南 实时热点 2023-05-23 12:05:13 198 0

珠峰西绒布冰川红星峰_没考科二可以考科四吗_科考队员向珠峰峰顶挺进

我国近年来规模最大的珠峰科学考察正在进行,270余名科考队员参与

攀登科学之巅(科技自立自强)

记者 沉琳 许玉瑶

核心阅读

今年5月,“巅峰任务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西藏珠峰地区启动。 这是青藏科考启动以来的第二次。 使用的设备是最先进的综合科研。 珠峰科学考察取得多项新纪录,首次突破海拔8000多米,完成世界最高自动气象站架设,未来还将开展更多科研项目.

五月的珠穆朗玛峰格外热闹。

没考科二可以考科四吗_科考队员向珠峰峰顶挺进_珠峰西绒布冰川红星峰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和登山队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齐聚海拔5000多米的珠峰大本营——“巅峰任务2022——极高海拔地区珠峰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正在西藏珠峰地区开展。 青藏高原第二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和西藏登山队实施了此次科考。

据介绍,本次科考组织了5个科考队16个科考队的27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 这是自2017年启动以来的第二次青藏科学考察,是目前科学考察最先进、装备最多的一次综合性考察。

探索

60年来,先后进行了6次珠峰科学考察,装备逐步升级

西风-季风协同、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变化、地球动力学调查……本次珠峰科学考察涉及5大核心任务,都与珠峰地区独特的地理特征有关. “珠峰科学考察计划首次运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联合调查研究珠峰地区六大球体的垂向变化特征和相互作用机制,揭示极端区域的环境变化。气候变暖背景下珠穆朗玛峰高海拔地区温室气体浓度变化规律、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人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特性等,地球系统研究取得新突破科学,提出珠峰自然保护的创新科学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届青藏高原综合科学研究组组长姚檀栋介绍。

珠峰西绒布冰川红星峰_科考队员向珠峰峰顶挺进_没考科二可以考科四吗

探索珠穆朗玛峰一直是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早在1959年,中国科学院和国家体委就组建了中国珠峰登山科学考察队。 来自气象学、地质学、地貌学、测绘学、水文学、植物学、动物学等7个专业的46名科学工作者,在海拔2500米的珠峰东、北、西三面约7000平方公里范围内工作到6500米开展科学考察,填补了世界最高峰地区科学考察的空白。

当时的设备和观测方法都非常落后。 资料显示,当时的科学家们在大本营设置气象百叶窗,使用简陋的仪器观测中绒布冰川内的地形地貌,并在冰面钻洞观察冰川流速。历史图片展示了艰苦的科研环境,也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珠峰地区的科研工作逐渐填补了空白。

多年来,中国科学家在珠峰地区进行了6次以上的科学考察。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珠峰地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地层剖面系统; 1975年,科考队首次了解珠峰地区大气环境背景情况; 研究了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冰川与水文、生态与环境; 2016年,科考队对珠峰地区气候环境和人类动态进行了全面科学考察...

60多年的积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科技进步,支撑了科研装备的升级换代。 据介绍,此次科考使用了无人机、无人船、探空气球和飞艇。 “珠峰科学考察其实是第二次青藏科学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筹划了很多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科考队员向珠峰峰顶挺进,青藏高原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会影响到其他人世界的。” 姚檀栋说道。

登顶

科考队员向珠峰峰顶挺进_珠峰西绒布冰川红星峰_没考科二可以考科四吗

首次突破8000米,架起世界最高自动气象站

成功登上世界之巅,创造了建立世界最高气象站的纪录,是本次珠峰科学考察的“高光时刻”。

5月4日中午,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峰,这标志着中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海拔8000米以上。 当日凌晨3时许,科考队从海拔8300米的珠峰突击营地开始向峰顶发起冲击。 他们在海拔8830米处建立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并在8848.86米的山顶用高精度雷达测量了冰雪厚度,并采集了冰雪样本。 此前,世界上最高的自动气象站由英美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南坡建立,海拔8430米。

据介绍,此次珠峰科学考察整合了一支10余人的登山队伍。 他们接受过长期的系统培训,能够熟练掌握气象站安装调试的各个步骤。

攀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5月3日晚,登山队比预计提前一天到达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 4日一早,他们踏上了旅途。 即便队伍中有16次登珠峰的“老将”,旅途也不会一帆风顺。 因为要在珠峰上完成科研设备的架设和仪器的运行,每位登山者需要携带15公斤左右的物资,是普通登山任务的两倍。

此外,山顶的积雪厚度也造成了困难。 登山队原计划在海拔8800米处设立气象站,但挖下1米多厚的积雪后,仍未找到可以架设仪器的岩体。 与指挥部沟通后,他们选择继续攀登,最终在海拔8830米处找到一块适合架设设备的岩体。 在接近珠峰顶峰的寒风中,他们用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气象站的架设。

如今,中国科学家已在珠峰建立了8个气象站,其中4个位于海拔7000米以上。 这些气象站将填补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气象记录的空白。

研究

大气垂直探测、人类活动变化……更多研究逐步展开

对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生姚楠来说科考队员向珠峰峰顶挺进,她还记得自己成功登顶的前夕。 那是午夜12点以后。 作为本次科考气象保障队的一员,姚楠从珠峰大本营的帐篷里爬起来,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科考队员向珠峰峰顶挺进_没考科二可以考科四吗_珠峰西绒布冰川红星峰

安装好设备,放开探空气球,看着气球缓缓飘向天空。 星辰如碎玉般点缀天际,这是姚南离星空最近的地方; 在这里工作多日,这也是她看珠峰星空最专心的一次。

“每天忙得团团转,摸不着头脑,全身心投入到气象保障工作中。知道第二天要登顶,心里很紧张。工作成果“这几天都到了,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结果,繁重的工作结束后,我们才能有机会欣赏壮丽的自然风光。” 姚南感慨道。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马耀明是西风-季风协同工程的负责人,同时承担气象保障工作。 科考期间,他的科研团队及时采集相关气象数据,与中国气象局、西藏自治区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院科研人员共同分析研判,最终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

“5月4日左右是登顶的最佳时间,这是我们经过长期细致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的,最终登顶的天气情况与我们的预测相差不大。” 马耀明说:“此后,我们将以大气垂直探测和极端天气观测预报为重点,继续在珠峰地区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化各项成果。”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科考队员手上都戴着一个电子“戒指”,上面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心跳、血氧等身体指标。 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开展的研究项目。 探索低压缺氧和高浓度臭氧共同暴露对高原侵略人群的健康影响,也是本次科研的任务之一。 .

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朱彤教授带领科研人员徒步往返于结冰的湖面和珠峰大本营之间,采集科考队员的生物样本,测量心血管功能指标。 通过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将深入探究人体对极高海拔高原环境的生理适应机制。

“该团队首次就低压缺氧和高浓度臭氧共同暴露对高原居民和短期居民的健康影响进行了人群研究,获得了有价值的生物样本和环境数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深入分析高原生理适应机制奠定基础。我们还在海拔5200米和5900米两个海拔高度,重点研究冰雪表面氮氧化物通量、臭氧等污染物的垂直交换过程。 课题组成员、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龚继成介绍。

《人民日报》(2022年5月10日第12版)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