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封面记者滕涵实习生周信岳司文
在与前机主沟通后,小月(化名)终于解决了因使用“二手”手机号码而频繁“讨债”的问题。
然而,在京某高校的学生英英(化名)在用自己的手机号注册一个打车平台时,发现有几张未结清的账单,同样来自原车主。
由于原号主没有及时解绑或者注销规则不完善,“二次编号”导致的问题时有发生。随着手机号码成为移动互联网身份认证的重要载体,新号主与原号主之间的“联系”正在催生更多新的麻烦。
频繁的“讨债”信息和未付账单
小月回忆说,她使用的手机号码是2016年在大学办理的。“我当时不知道这是个‘二手’手机号。”起初,她会收到银行的短信,“都是周女士的相关业务。我觉得不对,就没在意。”小月说,后来,她的手机上突然出现了很多收藏信息。“最多的时候,我一天接到10个左右真人打来的电话,海外号码不断。(我认为)应该是通过机器调用的。”
无奈之下,小月向中国移动申请了拦截功能,拦截了疑似通过该机打出的越洋电话。但是,真人催收电话还是时有发生。“我估计前机主可能给我现在的手机号设置了来电转移。”小月找到中国移动要求取消该功能,但对方回复只有原号主才能取消。小月一次次找到周女士,经过沟通终于解决了“被收”的问题。
莹莹的手机号是从学校里的运营代理处购买的。当她用这个号注册了一个打车平台后,发现原来的主人并没有注销该平台的账号,还有好几笔未结清的打车费用。
小月和莹莹的遭遇只是一个缩影。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码号服务推广小组指出,“副号”新用户频繁收到本应联系老用户的电话和短信,包括广告推广、账单通知甚至催收贷款等,对新用户造成骚扰。同时,使用“副号”的用户还面临着无法注册和绑定互联网应用等问题。
近日,《南方都市报》发布的《手机与互联网账号绑定的调查报告(2022)》显示,在1450份有效问卷中,有20.28%的受访者表示遇到过自己的手机号码与他人互联网账号绑定的情况。究其原因,遇到上述情况的受访者中,有64.63%的人认为原因是自己的手机号码是二次销售号码。
记者注意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程磊撰写的《二次放号法律纠纷的调查与解决》一文提到,44.44%的受访二手手机号用户表示曾被其困扰,主要表现为“无法绑定第三方业务”、“原号码用户联系人被侵入”、“原号码用户不良信息”。
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中国联通就透露,2016年,二级号码投诉量达到16855件。
为什么是“二次编号”?
"电话号码是稀缺资源,数量有限."电信分析师付亮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第一季度通信业主关键指标完成情况,截至3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到16.61亿。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有11个手机号码,前三位是固定的,后三位用来区分地区,剩下的五位只有五位,也就是每个号段每个地区只有10万个号码。
“运营商会在尽可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长期欠费、主动注销等手机号码二次投放市场。”记者致电中国联通客服了解到,几乎没有非“二次”手机号。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次放号”之前,运营商会在其可操作权限内抹去原号主的“痕迹”,“比如用户的实名信息、通话和上网操作记录等。”付亮介绍,根据电信服务规范,手机号码最少可以冻结90天,也就是号码注销和重新激活所需的时间。“其实运营商一般会冻结手机号码90天以上,有的是一年左右。”
然而,操作员能够处理的信息范围是有限的。付亮表示,比如用户在第三方平台注册和使用,就不属于电信运营商的范畴。所以手机号放两次之前,第三方平台的相关信息是无法处理的。当新号主遇到“旧号”带来的问题时,只能直接与第三方平台沟通解决。
目前,Tik Tok平台与运营商合作,将根据运营商提供的信息,为二级号码提供解绑账号服务。
记者从中国移动客服部了解到,当用户主动销号时,运营商会短信提醒用户注销第三方平台。"但这不是强制性的,用户不注销就不能做任何事情."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记者致电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由于无法知道手机号在通信层面是否注销以及何时注销,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往往会比较被动。一般来说,只有当用户向平台投诉副号导致的账号使用问题时,平台才能进行相关操作。“手机号关机不会导致账号注销,因为关机不代表用户不再需要使用账号,不能代表用户进行注销。”某互联网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运营商、互联网平台、用户能做什么?
“二次放号”涉及的主体包括互联网平台、电信运营商和用户,亟待共同努力解决相关问题。
对于运营商来说,一方面要保障用户的知情权。“有告知用户是否是‘副号’的义务,用户也有查询的权利。”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告诉封面新闻,用户在办理号码接入协议时,运营商应明确告知该号码是否为“二级号码”,并注明“二级号码”可能存在的风险。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运营商接到新用户投诉后,应该主动联系第三方平台,将原用户对应的手机号从平台解绑,这样才不会侵害消费者和第三方平台的权益。
从互联网平台的角度,付亮建议,在管理用户实名认证方面,应用平台可以参考电信运营商的静默期管理模式。比如一个账号超过3个月没有使用,就需要重新认证。如果是新用户注册,平台有责任“封存”老用户资料。“这应该是app使用的统称。”
还有人认为网络认证方式亟待更新。比如数字证书的开发,只绑定个人身份信息和生物特征,方便精准锚定用户。
北京史静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认为,运营商可以尝试与互联网平台联合建立一个系统,用户注销手机号码时可以同时通知各大平台。
记者注意到,相关部门也在努力解决上述问题。7月,工信部推出“一卡查2.0”服务——全国互联网账户“一卡查”。你可以用手机号和身份证号查询相关互联网账号的数量,但目前这项服务只覆盖11个应用。
6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一号通查推出手机号码“一键解绑”服务,可解除手机号码与互联网账号的绑定或关联关系。该功能涵盖微博、淘宝、Tik Tok、今日头条、美团、大众点评、小米生态等但几天后,服务暂停,信通院表示,“服务处于试运行和测试期,系统功能和性能仍需进一步迭代完善。”
今年6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旗下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一号通查推出手机号码“一键解绑”服务,但几天后,该服务被暂停。
一些平台也在尝试建立沟通机制。Tik Tok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运营商提供的信息,将为二号提供账号解绑服务。对于一些不提供二次号信息的运营商,用户可以自行申诉解绑。“解除第二个号码的绑定,新号主将无法登录旧号主的账号,系统会提醒旧号主更换绑定的手机号。”
此外,用户应该更加积极。如果因为使用副号而被短信骚扰,付亮建议可以向运营商申请类似的安全服务操作,拦截来电。
朱认为,站在用户的角度,如果遇到二号引起的骚扰,可以理解为用户的“私生活安宁”被打扰。《民法典》将“私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接到骚扰电话、短信,或者好友被微信业务刷屏等行为都可能构成侵犯公民私生活安宁。“新主人可以要求经营者采取必要措施,或者去法院起诉。”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旦被采纳,将会有奖励。举报微信关注:ihxdsb,举报QQ: 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