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对精神病患者的保护性约束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实践,旨在防止患者伤害自己或他人。 但是,如果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能对患者造成身心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2021年1月,广西来宾一女子精神分裂症复发,住进当地精神病院治疗。 她在住院十多天后死亡。 2023年4月11日,女子家属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女子入院时体温较低,发病时手脚会长期缠绕,她的活动将受到限制。
2022年8月25日,经中华医学会鉴定,死者因发病曾多次被束缚,最长一次束缚15小时,无解除记录。 死者连续4天受到保护性约束,但仅能找到2天。 中华医学会认定,医院长期约束行为不够规范,导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或与死者肺栓塞有一定关系。
专家意见认为,患者死亡属于一级医疗事故,但肺栓塞危险性大女子精神病院内死亡,治疗难度大,医院应承担次要责任。 患者家属对鉴定结果表示异议,不能接受医院仅承担次要责任的认定。
4月11日,来宾市卫健委医务处表示,已收到鉴定结果,可以办理医疗纠纷处理手续。
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精神病患者是否需要保护性约束? 如何规范和监督这项措施的实施? 如何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和尊严?
就此,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王新生教授表示,对精神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只有在病人有暴力行为或自伤倾向时才能使用,必须遵循本着必要性、适度性原则和适时性原则。 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是保护患者和他人的安全,而不是惩罚或便利管理。 保护性约束的时间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4小时。 如需延期,必须由专业人员评估记录。 保护性约束的方式应尽可能简单。 一般只束缚手腕或脚踝,不宜过多限制患者的活动和呼吸。 保护性约束过程应在专业人员的监督和照料下,注意患者的身心状况,及时给予必要的治疗和安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精神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毅表示,对精神病人的保护性约束涉及患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是一种特殊的医疗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护。 . 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法》对精神病人的保护性约束有相关规定,但不够完善和明确。 例如,保护性约束的具体条件、程序、方法、时间、监督等细节没有明确规定,保护性约束对患者造成损害时的责任划分和赔偿标准也没有明确规定。 因此,建议在今后完善《精神卫生法》时,加强对精神病人保护性约束的法律规范和监督。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张侃表示,精神病人的保护性约束不仅是医学问题女子精神病院内死亡,也是社会问题。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精神卫生资源匮乏和社会歧视,部分精神病人长期被家人或社区束缚或束缚,丧失了基本人权和尊严。 这种现象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反思。 要加大精神卫生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了解,消除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促进其康复和社会融合。
总之,一名妇女死于精神病院并被拘禁15小时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令人惋惜和愤慨的悲剧,也让我们认识到精神病人保护性约束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我们希望此类事件不再发生,也希望所有精神病人都能得到合理、有效、人道的治疗和照顾。
#女子精神病院死亡被关押1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