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计划陪同拜登总统访问英国和爱尔兰,随后布林肯将访问越南和日本。 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布林肯的越南之行。 结合美国的新动向,有两个迹象表明,中美在亚太地区的新一轮竞争已经开始。
[来源路透社]
首先,布林肯访越的背景和时机非常特殊。 此前,他多次提出想访华,均被中方拒绝。 在中美博弈愈演愈烈之际,布林肯此访地处中国家门口的越南,显然是大有来头。
此前,美国在美越建立全面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向越南建议加强美越合作关系。 但越南当时拒绝了美国的提议。 这主要是因为美越关系升级在当前语境下有着不同的意义。
对于美国来说,当其对越南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下降时,它会希望将美越经贸合作视为双边关系的压舱石。 这是美国战略的转变。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越南与中国和美国都保持着较为密切的经贸关系。 中国和美国分别是越南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美国在越南的投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虽然它为越南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对越南整体经济的改善有限。 中国和越南在供应链环节上的联系更加紧密。 中国逐步升级产业链后,越南作为承接方参与中国供应链,是双赢的局面。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如果美国单纯想以与越南的经贸关系作为政治切入点,其分量显然是不够的。 在此基础上,完善合作关系,相当于另一种补充。
【布林肯即将访问越南】
就越南而言,其发展离不开中国和美国。 从越南自身利益出发,自然要同时发展与中美两国的关系。 只是在当前中美博弈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两国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越南显然不想“选边站”。 所以,此前拒绝美方的提议,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越南有两个主要问题。 一方面,在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前提下,越南改善美越关系的举动可能会引发误解。 被动卷入中美博弈,是越南极力避免的。 另一方面,越南需要独立的权利。 越南方面担心美国通过升级关系来干涉越南内政。 美国在这件事上有“前科”,越南不信任美国也很正常。
这也是中越关系与美越关系最大的区别。
此前,秦刚外长与越南外长裴青山通电话,称越南是“同志、兄弟”。 中国一贯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符合越南独立和发展的政治需要。 难怪越南将发展中越关系视为头等大事。 中越高层交往传递的信息,为两国关系指明了方向,是双管齐下的和平发展之路。 如果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当前中越关系,就会发现,中越关系的健康发展布林肯抵达越南,不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挑拨。
【越南外长裴青山】
但是,美国并没有从互利的角度发展美越关系。 更多的还是看重自己的利益,却忽略了越南的顾虑。 美越不平等的政治地位,让美国很难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越南。 其实,从美国的行为,我们基本可以猜到布林肯抵达越南,越南在美越关系中的作用,说白了,不仅仅是基础加工的代工厂,更是美国部署的“棋子”美国在东南亚遏制中国。
显然,美国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试图做出所谓的“改变”。 前段时间,美越高层对话,包括近期美国代表团访问越南,都提到了尊重越南的独立权利。 这也可以看作是美国打消了越南的疑虑,为改善美越关系奠定了基础。
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合理推测,美越关系升级的关键应该是布林肯访越期间会不会做出让步。 而这个所谓的让步包括但不限于不因为美越关系影响中越关系,或者不以美越关系为筹码迫使越南为美国的战略布局服务. 当然,越南应该清楚地知道该怎么做。
【不久前,拜登与阮富仲对话】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越南只是布林肯东亚之行的一站。 通过美方前期的沟通和准备,不排除布林肯是想通过向东亚国家示好,打消后者对台海局势的疑虑。 试想一下,布林肯此次东亚之行可能会为了推卸责任而对台海局势说些陈词滥调。 无非是说中国“反应过度”,台湾地区领导人逃往美国只是“常规做法”。 考虑到场合,这些言论更有可能出现在访问日本期间,而不是在越南发表上述声明。
但问题是,美国能展现出来的说服力比较有限。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台海问题上,美国接连发表反对蔡英文企图改变美国的表态,无视中国利益,触及中国红线。 可以说,美国一直是推动局势升级的一方。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第七舰队“米利厄斯”号导弹驱逐舰打着所谓航行自由的旗号,频频靠近美济礁挑起摩擦。
【“米利厄斯”号在南海挑起摩擦】
更何况,目前美菲军方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肩并肩”联合演习,美军派出约12000人参演。 演练内容包括实弹演练、滩涂登陆、城市作战等,都有一定的方向性。 更不用说美军已经开始在南海周边部署第五代战机F-22。 这些行为也损害了美国希望展现的“亲和力”。 美方的言行被地区国家看在眼里。 因此,如果布林肯此行只是为了表态,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美军开始在南海周边部署F-22战机】
总的来说,当前台海局势升级,南海摩擦不断。 在此背景下,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展开新一轮较量。 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发起外交攻势。 我们将继续关注中方如何耍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