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文/陈妍
编辑/大风
拼多多遭遇“炒店”风波。
4月3日,拼多多小二再次在朋友圈发布声明。 他表示,将“毁店”归咎于平台“只能退款”规定的说法,是为了掩盖“毁店”势力的真实意图。 平台永远不会向网络上的任何黑恶势力屈服,将继续和广大商家一起坚定地站在消费者一边。
拼多多小二朋友圈截图
就在日前,一些商家有组织、有预谋地在拼多多平台上对数十家品牌店铺发起了“爆店”活动。 从3月28日开始,这些人就涌入品牌门店大量下单。 很多人下单后频频催促发货,然后利用拼多多的“只退款”服务快速退货,还给了很多差价。 评论,甚至恶意辱骂品牌店客服。
不少商户损失惨重,门店经营也陷入困境。 被迫这样做,他们不得不暂时关闭他们的业务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不过,在“毁店”事件发生后,拼多多也第一时间启动了针对遭受恶意攻击的品牌和商户的保护机制拼多多品牌店遭炸店,并安排专案组一一对接,弥补商户的损失。 目前,部分品牌的店铺和链接已经恢复上线。 .
回顾事件本身,部分商家因对平台不满,将怒火发泄在同行身上,选择以“爆店”的方式损害其他品牌商家的合法利益。 但是,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 如果“正义”被用在违反法律法规、违反行业规则、损害同行的方式上,那么“正义”本身就毫无意义。
那么拼多多的“只能退款”规则有问题吗? 数据显示,拼多多“只退不换”适用于商品不对、质量不合格、恶意欺诈等问题,平台也会从多个维度综合判断消费者诉求是否合理。 经过多次迭代和优化后,无故退款的几率不会太大。 也就是说,拼多多可能只是想在规则层面鼓励商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
而“只退不换”等服务也更大限度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降低了售后处理的难度和成本,是平台上最受好评的服务之一。
通过这件事,部分商家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拼多多将始终站在消费者一边,也将获得消费者的支持。
出台利好政策,牢牢定位消费者
在这起爆店事件中,最大的争议点在于部分商家认为“只退不换”的政策不合理。 他们背后的逻辑是,他们认为拼多多的售后政策更倾向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投诉较多。
但是,这种“以商为本”的思维不可取,也不符合拼多多的发展战略。 对于平台来说,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是第一要务。 毕竟,相对分散的消费者是最脆弱的群体,消费者需要一定的保护机制来筛选出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是否可以让假冒伪劣产品筛选消费者? 这是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拼多多实行“只退不换”、“用完即付”、“偏远地区强制包邮”等政策,始终选择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做事,深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平台的真正价值。
以广受欢迎的“仅退款”政策为例。 这种模式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尤其是在购买生鲜食品、饮品等特殊商品时。
必须承认,对于生鲜食品、饮料等保质期较短、运输要求较高的商品,消费者在购买时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 例如,一位用户在拼多多平台上买了一箱酒,但收到时瓶子破了,酒洒了出来。
此时,将产品邮寄回商家是没有意义的。 一箱饮料的运费并不便宜,“只退”的方式对买卖双方都有利。 可以说是处理成本最快、成本最低的事务。 而且,消费者遭受的损失越小,对商家的不满就越少,这也有利于后续交易的开展。 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交易的良性循环。
网友评价“只退不换”服务
更重要的是,在广大的农村市场和老年群体中,由于网购售后的复杂性,很多用户不敢在电商平台下单。 不擅长和不擅长经营理论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遇到以次充好、伪劣产品,大概率只能自认倒霉。
有了“只退不改”等政策,农村用户、老年用户不怕花错钱,购物更安心。 从这个角度看,拼多多推出的消费者保护机制具有社会意义,让相对边缘化、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融入主流社会,分享数字经济的成果。
是拼多多坚定地选择了消费者,而消费者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拼多多平台。 赢得消费者,赢得世界。 在此过程中,拼多多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
区别于传统电商,掀起行业革命
不难看出,拼多多正在为消费者掀起一场行业革命,而行业革命必然涉及利益的重塑。 然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所有电商平台的演进方向。
除了坚定站在消费者的价值观上,推出“只退不换”等相应配套措施,拼多多近年来还做出了诸多改革,真正让消费者受益。
无人能否认,拼多多是从两大传统电商巨头缝隙中脱颖而出的一匹电商黑马。 从一开始,拼多多就没有打算走传统电商的老路。 拼多多作为连接用户和商家的平台,通过去中心化的流量分配机制,大大降低了传统电商的流量成本,主动让利给消费者。
拼多多非常重视广阔的下沉市场。 借助低价有趣的购物方式,在降低消费者购物成本的同时,增加购物体验,提升用户价值。 还开创了独特的熟人社交模式,依靠用户口碑进行自我传播,让每个用户都成为流量节点,实现用户快速裂变。
只有真正觉得拼多多好用、实惠的用户,才会推荐给身边的熟人。 因此,拼多多也保持着较高的忠诚度和用户留存率。
在平台上的日常商品物美价廉的时候,拼多多又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推出百亿补贴活动,大幅降低全网知名度高的品牌商品的利润。 ,推出更多优质好产品,追求品质提升。 ,吸引更多一二线城市用户下单。
在此过程中,拼多多巩固了能以低价买到货真价实的好产品的心态,树立了更具公信力的平台形象,进一步与用户形成了信任和粘性,促进了更多的消费。 这背后依然是拼多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流量逻辑,也就是说,拼多多始终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
不仅是消费者,因为平台活动流量大、口碑好、信用有保障,有补贴的打折商品更受欢迎,可以快速帮助商家搭建触达消费者的桥梁,让他们从中受益。 百亿补贴活动已经持续多年。 商家的转化率和复购率都很高,参与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不少商家愿意为此投入营销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大品牌与中小卖家之间“生死”的零和博弈。 大品牌有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投入运营,但也要交更多的保证金。 中小卖家承接了用户更细分的需求拼多多品牌店遭炸店,背后有多年的战略扶持。 两者可以相互依存,共同繁荣。
可以看出,拼多多的种种举措,不仅惠及了消费者,还便利了交易,让能够提供优质商品的商家脱颖而出。
“炒店”背后,受伤的是消费者
如今,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竞争逐渐升温。 淘宝、京东等平台也跟进百亿补贴,打响价格战。 平台之间的竞争虽然激烈,但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是坏事。 至少意味着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
此次“毁店”事件针对的是“百亿补贴”门店和品牌店,让商家损失翻了三倍,逼得关门大吉。 暂时关闭商店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果拼多多的品牌体系被破坏,大量品牌离开拼多多,失去价格优势,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这不会是拼多多作为电商平台的事情。 作为百亿补贴的始作俑者,拼多多对商品低价的影响深远。 如果拼多多退出游戏,就不用其他平台跟进了,最终会波及整个电商生态。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消费者买不到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
事实上,拼多多的“深店”事件并非孤例,此前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 多年前,淘宝曾发生过“十月围城”事件。 起因是淘宝商城宣布正式升级商户管理系统。 此次调整后,消费者一旦购买到假冒商品,将获得“假一赔五”的赔偿,其他商家的违规行为也将大大增加消费者的赔偿金额。 商业行为。
这引起了一些中小卖家的不满。 当时,近5万名网友组织了拍卖商品、差评、拒付部分淘宝大卖家等恶意操作。
过去,中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业社会,更像是人文社会,因此消费者维权意识并不具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消费者权益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平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自然会影响部分商家的“蛋糕”。 这些商家不愿让渡消费者应有的权利,于是爆发反抗,试图让平台妥协。 但无论是拼多多还是其他平台,选择坚定的消费定位是大势所趋。
拼多多等平台需要做更多正确的事情,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 但是,一些无序竞争行为值得警惕,因为它可能危害整个电子商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