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文字 | 新经济沸点不攻自破
“拼多多炸店”事件本周末舆论异动,呈现一边倒之势,而对于舆论另一方的始作俑者小微经营者来说,却没有正常的渠道去应对讲出。
在今年就业环境趋于严峻,商业氛围仍在恢复的前提下,建议谨慎对待小微商家在拼多多的诉求,因为这些小微商家的身份可能是大学生一个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一个初中生,一个失业多年的电商创业者,一个利用余热的“老少”,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拼多多是一个尖端的电子商务平台。 自成立以来,它取得了显着进步。 在中国第二大电商基本稳定下来的前提下,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商的第三极。
在拼多多平台上,有卖家,也有买家。 此次“爆炸”的实质是卖家有组织的网络暴力。 事件最早起源于2023年3月25日,当天拼多多上线了自营店“拼多多福利社”。 ”,导致“拼多多福利俱乐部”仅上线四个小时就被迫下架。
此后数日,“炸店”组织者持续“胡乱”攻击数十家品牌店,致使这些品牌店无法正常营业。 对此,拼多多小二在公开渠道对这一行为予以谴责,并表示将动用法律武器严惩“网络暴徒”。
事件发展至今,“拆店事件”舆论一致偏向拼多多,甚至有人专门写信称:“拼多多为了保护消费者,牺牲了小微商家的利益, ——不站在消费者一边的商务公司是没有未来的。”
这起事件与2011年的“十月围攻淘宝”事件有相似之处,是电商平台上一群小微卖家不满平台规则而采取的“网络暴力行为”。
回顾“淘宝十月围城”,起源于当年的10月10日。 淘宝出台新规:“店铺技术服务年费由6000元提高至30000至60000元,违约保证金金额由10000元提高至30000至60000元。” “人民币涨到5万到15万元”,一批小微商家随即向他们表示冤屈,甚至有人认为淘宝平台是在清理小微商家。为了表达不满,他们在10月发起围攻11.商业行为。
另一方面,拼多多对商户的严管可以追溯到2018年左右拼多多回应炸店事件,当时公司计划赴美IPO。 然而,该平台的劣质产品问题却被集中曝光。 此后,拼多多的商户管理规则趋于严格,以至于拼多多今天的立场更加偏向买家:只要商户和买家对商品发生纠纷,买家可以使用“仅退款”功能. 得到补偿。
一位在拼多多平台创业的小微卖家甚至将拼多多比作“索马里”。 这种严酷程度堪比“索马里海盗抢劫过往商船”。 人性有多贪婪?” 这位小微卖家对新经济沸点表示。
另一位商家告诉界面新闻,“在拼多多上买东西,如果你不想要,就在商品上涂上几个标记,说是损坏或有缺陷,就可以退货。” 甚至还有很多申请退款却没有退货的情况。 官方客服也可以通过。” 上述商家表示,此次爆店事件“在商家圈内造成了很大影响。 虽然知道也没有用,不过是发泄一下不满罢了。”
拼多多“过度偏向买家”的做法也赢得了不少好评,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然而,也有“阳光下的阴影”,因为一些买家确实滥用了这种保护。 笔者以前认识一个长期在拼多多上的朋友。 他拿到产品后,会先“加工”,再申请“售后”。 他每次都成功了——他收到了产品并获得了退款。
一开始,笔者以为这位朋友的人品有问题。 后来,他发现是拼多多规则的漏洞让一些用户有机可乘。 不然这群人怎么不去淘宝? 也不去京东?
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度保护”增加了拼多多商家的消费,属于“非正常消费”。 有媒体同行向新经济沸点透露,部分用户利用拼多多的“过度保护”规则,进行大规模的抱团羊毛行动。 小微企业经营出现严重问题。
拼多多管理层的初衷是正确的,就是为了打击平台售假,增加商家的造假成本。 对于由此产生的“用户行为”,拼多多是否也应该利用用户的消费行为呢? 数据建立一套信用规则? 最起码,对于频繁退货的要求,应该先筛选一下再批准吧?
其实电子商务也可以理解为市场主体。 拼多多打造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在线交易市场。 它是这个市场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众所周知,消费者维权一直处于劣势。 所以,我们应该搞公平。 对商家进行有效监管拼多多回应炸店事件,让消费者买得放心,才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突然有一天,一群别有用心的消费者组织起来对商家店铺进行“打砸抢”,形成常态化的力量,导致商家无法正常经营。 砸店的拼多多一定要扶持吗?
规则由拼多多制定。 当市场规则不合理时,能否有更好的监管方式督促他们解决?